四庫全書03
四庫全書03 P 1
國朝王夫之撰。夫之有《周易稗疏》,已著錄。是書前有《自序》,稱大義受於其父,故以「家說」為名。其攻駁胡《傳》之失,往往中理,而亦好為高論,不顧其安,其弊乃與胡《傳》等。
如文……
四庫全書03 P 2
表以考事,書法以考義也。考《南史》稱司馬遷作表,旁行斜上,體仿《周譜》。蓋以端緒參差,恐其瞀亂,故或國經而年緯,或國緯而年經,使一縱一橫,絲牽繩貫,雖篇章隔越,而脈絡可尋。秀琦所作……
四庫全書03 P 3
凡此之類,多不足據。其他如「叔孫得臣卒」一條,以不日為闕文,而以胡安國之從《公羊》為非。「許世子止」一條,用歐陽修之說,而證以蔡景公之書葬。凡此之類,亦間有可取。
然統核全書,瑜……
四庫全書03 P 4
其論頗為平允。又如於孔父之死,則駁杜、孔從君於非之說;於滕子來朝,則從杜、孔時王所黜之說:亦時時自出己意。然徵引諸家,頗傷蕪漫。又略於考證,而詳於議論。
如夏正、周正,累牘連篇,……
四庫全書03 P 5
國朝高士奇撰。士奇有《左傳地名考》,已著錄。是編蓋與《地名考》相輔而行,然體例龐雜,如出二手。如不論嫡妾皆謂之夫人,已於篇首發例,而於齊乃別出「悼公妾季姬」一條。
有世系者從其世……
四庫全書03 P 6
國朝牛運震撰。運震有《空山堂易傳》,已著錄。是編說《經》,不信三《傳》,動相駁難,蓋宋劉敞、孫復之流。由其記誦淹通,足以濟其博辨,故異論往往而生也。
△《春秋管見》無卷數,奉天府……
四庫全書03
四庫全書03 P 7
然持論亦傷深刻,又時時好出新意,而不盡允協。如改「君氏」為「尹氏」,仍以為即公囚於鄭之「尹氏」,則沿襲金履祥之說,殊為附會。又如趙盾弒君越境乃免,趙匡、劉敞、孫覺、朱子、呂祖謙諸儒……
四庫全書03 P 8
以閏月小建為之遷就,則隱、桓三年日食更不必疑矣。《僖公十五年》「夏五月,日有食之」,守一以為當是三月甲戌。而顧棟高《春秋長歷拾遺表》以為當是四月癸丑朔。《襄公二十四年》七月八月遞食……
四庫全書03 P 9
元熊禾作董鼎《孝經大義序》,遂謂貞去《閨門》一章,卒啟玄宗無禮無度之禍。明孫本作《孝經辨疑》,並謂唐宮闈不肅,貞削《閨門》一章乃為國諱。夫削《閨門》一章,遂啟幸蜀之釁,使當時行用古……
四庫全書03 P 10
不欲傳之,未嘗示人」云云。蓋心亦有所不安也。其謂漢初諸儒始見此書,蓋未考魏文侯嘗為作《傳》,見於蔡邕《明堂論》中。至其據許氏《說文》所引古文《孝經》「仲尼居」無「閒」字,知古文之「……
四庫全書03 P 11
朱彞尊《經義考》以為「未見」,而陳繼儒《秘笈》中實有此本,彞尊殆偶然失考。黃虞稷《千頃堂書目》又別引一說,以為羅洪先撰,亦非也。
△《孝經疑問》·一卷浙江巡撫采進本
明姚舜牧撰……
四庫全書03 P 12
然《孝經》詞義顯明,不比他經之深隱,諸說大同小異,特多出名氏而已。
──右「孝經類」十八部,五十三卷,皆附《存目》。
案:虞淳熙《孝經集靈》,舊列經部。然侈陳神怪,更緯書之不若……